物联网节水灌溉系统 感知与控制的完美结合

环境感知精准控制,实现解放双手智能控制的精准节水灌溉
Smart Irrigation

水肥一体化应用误区,解读精讯智能灌溉系统

水肥一体化系统支持的灌溉方式不仅有滴灌这一种,其他喷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模式也是可以利用的。具体选择哪种灌溉模式,需要结合应用场景与种植作物而定,是温室大棚、户外大田还是其他,是做种白菜香菜这类低矮蔬菜,还是苹果樱桃这种2米以上的果树。
背景:

每每新技术的应用往往伴随着支持与反对,而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应用更是如此。作为农民、农业从事者而言,水肥管理的工具能否好用,决定了其是否得到重视。然而基于物联网技术研发而来的设备系统,操作应用多少是需要些专业技能的,这便造成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误区。

水肥一体化系统

水肥一体化系统,由管理云平台、水肥配比/投加、过滤系统、输水管道系统、控制管理单元等部分组成,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灌溉用水中,两者融合一同灌溉,结合实际需求,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

说穿了,是将原本需要人工浇水、施肥的日常性作业,转交给智能灌溉控制系统,代替人工来检测、执行、灌溉,实现科学灌溉。同时在满足农作物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浪费,实现节水节肥、省时省工、提高作物品质的目的。

在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应用,如果园、大棚、农田、山坡梯田等场景下。需要对水肥灌溉策略进行针对性设置,无法充分使用该技术,难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误区,发挥不出水肥一体化的智能性。

智慧喷灌设备
常见误区介绍

误区一:灌溉制度不合理

由于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改为水肥一体化应用后,没有立即改变灌溉策略。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是通过安卓/IOS手机、电脑端的界面上进行,使用者是看不到灌水过程,对灌溉作业的把控与调整没有概念。其实,水肥管理的原则是基于农作物需求,结合灌溉系统的灌水强度、需水量、当地气候、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土壤墒情等详情,设置科学的灌溉策略,灌溉模式、灌溉周期、灌溉量等数据需要实时调整,不能始终采用同一灌溉制度

误区二:缺少能耗监测设备

也就是灌溉系统的压力检测、用水用电量等统计,实时记录灌溉实况。宜结合灌溉区域的实际情况,在首部、中部、尾部等部分检测压力情况,了解灌溉系统的问题。灌溉用水的流量有助于计算农业生产费用、灌溉历史流量情况,作为调整灌溉策略的数据依据;

误区三:过滤设备不全

此情况多出现在灌溉区域附近有水源的灌溉场景下,也就是从用天然水源进行灌溉时,没有结合水质进行过滤。天然水源即便肉眼判断是干净的,其中也会含有粗砂、细砂、某些化学物质等,长期下去可能会堵塞滴头。过滤设备是水肥一体化的必备硬件,常用过滤设备有离心式、筛网式、叠片式、砂石等过滤器。宜配合水质PH值传感器等设备,在线监测水质的物理、化学成分,选择具有抗堵塞性能的滴头;

智慧节水灌溉

误区四:水肥灌溉方式不科学

水肥一体化系统支持的灌溉方式不仅有滴灌这一种,其他喷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模式也是可以利用的。具体选择哪种灌溉模式,需要结合应用场景与种植作物而定,是温室大棚、户外大田还是其他,是做种白菜香菜这类低矮蔬菜,还是苹果樱桃这种2米以上的果树。通常蔬菜大棚多采用滴灌、果树大田采用喷灌形式,均匀喷洒水肥,浸润植物根系,同时防止肥料倒灌装置,以防肥料污染地下水和其他水源;

误区五:缺乏维护保养

水肥一体化系统相关硬件设备也是需要维护的,可在灌溉作业完成后,对管道、过滤系统、喷头、滴头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维修,有条件的应经常冲洗滴灌管、清洗遮盖保护等,保证设备水流的畅通。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考虑周期性配合使用有效的化学处理;

误区六:忽视投入费用

费用,是决定水肥一体化系统能否应用的主因。不可否认一套完整的水肥一体化设备,价格不菲。但考虑到应用时限,也并非不可接受。通常水肥一体化系统可使用十几年,灌溉数百万立方的水肥,所以考虑灌溉的均匀度、泵站的运行费用以及日常维护费用非常重要。在几十、上百上千亩的区域,采用水肥一体化系统也能节约不少雇佣人工的成本;

此外,在管理灌溉云平台的应用上,也需要学习了解下,在手机上如何查看、查询历史数据,分析对比历史记录,处理接收到的报警信息等,真正实现用手机一键控制水肥灌溉作业,推动农业走向智能化。

(本文来自转载,若有侵权行为,麻烦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最新阅读

智慧灌溉系统助力农民实现精准农业

智慧灌溉系统可以提供准确的土壤湿度监测。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是根据经验和感觉来判断土壤是否需要水分补充,这种方式容易造成过度灌溉或不足灌溉的情况。

Give Us a Call At

191-0631-7877

联系我们